<blockquote id="fkaqt"><track id="fkaqt"></track></blockquote>

<var id="fkaqt"><track id="fkaqt"></track></var>
<acronym id="fkaqt"></acronym>
<blockquote id="fkaqt"></blockquote>
<video id="fkaqt"></video>

  • <blockquote id="fkaqt"><wbr id="fkaqt"><thead id="fkaqt"></thead></wbr></blockquote>

    國家級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坐落于道教圣地武當山腳下的車城十堰,是鄂、豫、陜、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轄區總面積10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0.1平方公里,下設十堰經濟工業園區、東城工業園區和西城工業園區,先后被授予“國家火炬計劃十堰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基地”“中國最佳汽車產業示范開發區”“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國家新型工業化(汽車)產業示范基地”“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單位”“中國十佳優質營商環境產業園區”等國字招牌。

    經過20多年的聚集發展,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擁有各類汽車整車廠家30余家,年整車生產能力100萬輛;擁有各類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1000多家,年產值千億元。轄區現有東風小康、東風特專、東風特客、易捷特、世紀中遠等一批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擁有精密電動車橋、車馳電機、泰祥、萬聯達、先鋒模具、湖北中爾車軸、天運汽車電子公司等50余家關鍵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如今,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漢襄隨十”千里汽車工業長廊的產業龍頭,鄂西北地區重要經濟發展及對外開放的先行區、科技創新的示范區和排頭兵。

    發展中的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充滿生機與活力;奮進中的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期待您的支持和加盟。當前我們正在圍繞建設現代汽車城和千億級園區目標,依托四大優勢產業集群,加速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奮力打造鄂西北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創新驅動的先行者、解放思想的排頭兵、“放管服“改革的示范區,為廣大投資者、入駐企業家和各類人才搭建創新創業的廣闊舞臺,努力成為優惠政策的洼地、高效服務的高地、創新創業的福地。擁抱新時代,我們都是追夢人。熱切期待大家來國家級十堰經開區投資興業、安居樂業、成就大業!

    圍繞“車”字做集群,背靠東風好發展。30年的專業開拓,讓開發區成為中國民族汽車工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開發區以汽車和裝備制造業為主導,形成了整車、總成及關鍵零部件、裝備制造、現代物流等“四大產業集群”。

    一是以整車生產為龍頭的汽車產業集群。目前,園區擁有整車企業38家、其中整車生產資質企業11家、擁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企業5家,汽車產品涵蓋乘、商、微、各類專用車、軍車、新能源汽車等,年整車生產能力達到百萬量級,是全國最大的商用車生產基地、國家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和全國少有的“商乘并舉、油電并重”的整車生產基地,汽車工業產值達千億元。

    二是以汽車各類總成制造為主的關鍵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有汽車方向機、前后橋、車架等5大總成及10000余種汽車關鍵零部件全產業鏈的強大配套能力,德國采埃孚、東風三立、派恩散熱器等300多家零部件企業入駐于此,形成了強大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從這里輻射全世界。

    三是以模具開發制造為主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擁有全國模具行業中排名前五位的十堰先鋒模具股份公司等五家專業模具生產企業。

    四是以汽車汽配大市場為主導的現代物流產業集群。擁有全國唯一注冊冠名“中國”、國內面積最大、銷售額最高的汽車配件交易市場——中國(十堰)汽配城,擁有千余家汽配商戶,年交易額達200億元以上,是全國商用車三大價格信息平臺之一和全國商用車零部件市場的重要價格風向標。


    在省委、省政府“一芯兩帶三區”戰略指引下,在十堰 “一心兩翼三高地”和“一主四新四大”區域和產業布局中,開發區按照“一區三園”托管模式,正在規劃建設產業新區,新規劃核心區面積將達50平方公里,建成之后將成為十堰東部產業轉移的首選承接地,一個全新升級的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呼之欲出。

    近年來,開發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構筑“一心兩翼三高地”區域和產業布局,建設“現代新車城、綠色生態市”的思路,以打造“千億產業園區”為目標,加強京堰兩地對口協作,奮力將開發區建設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創新驅動的排頭兵、解放思想的先行者、“放管服”改革的示范區,真正成為全市“一心”戰略的核心增長極。

    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2.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5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43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4億元;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5.9億元,其中稅收收入完成5.7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4億元;外貿出口4.3億元。全年新增規上企業17家,限上商貿企業6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6家。稅收增幅全市第一,如按同口徑計算,增長20%以上。

    91久久